在长大的过程中,我才慢慢发现,我身边所有事、别人跟我说的所有事,那些所谓“本来如此”、“注定如此”的事,它们其实没有非得如此,事情是可以改变的,更重要的是,有些事既然错了,那就该做出改变。——Aaron Swartz
作为重度记录控,笔者喜欢随身携带记录工具,手机上日历和待办事项规划生活,手账中事无巨细写得一手好流水账,然而人对信息的掌控主要依靠归纳与分类,记录越多,碎片化信息对注意力的破坏越致命,所谓“学而不思则罔”,收藏夹中存放再多有益的零碎知识,也不如找到一个问题全身心地去思考并解决它更有意义,深度思考是防御现代信息炸弹的有效武器,笔者为寻找一处正念冥想的场所而建立了博客:Log Loft。
Log
指日志文件,用于记录笔者与世界的交互信息,是捕捉独立个体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,对客观存在事物主观理解的数据集合。Loft
指高大而敞开,具有流动性、开放性、透明性、艺术性的复式建筑结构。
简单来讲,这个博客是笔者总结学习经验、分享阅读感想、思考生活琐事的写作练习簿。如果Log Loft对您有帮助,那纯属巧合;如果Log Loft给您带来了糟糕的阅读体验,那并非笔者的本意。希望Log Loft能成为像中土世界里夏尔一样的宁静之地,希望文字能成为笔者在网络世界的魔法魂器。
以下分享一篇由笔者翻译的Aaron Swartz的博客文章《如何:变得更有效率》(原文链接:HOWTO: Be more productive)
如何:变得更有效率
by 亚伦·斯沃茨
有人告诉我:“用你看电视的时间,都能写完一本小说了。”这种观点很难反驳——毫无疑问花时间写小说比看电视更有价值——但是这里面隐藏了一个前提的假设,“时间是可以替代的”,看电视的时间真的能轻轻松松替代来写小说吗?很遗憾,并非如此。
时间存在不同的质量等级。如果我在去地铁站的路上发现忘带笔记本,那我只能勉强提笔写两段文字,另外一直被人打断也很难集中注意力,其中存在心理因素:有时候我心情愉悦,做事干劲十足,但有时候我低落疲倦,只想看看电视。
如果你想变得更有效率,就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想办法解决它。首先,你需要善用各质量等级的时间。其次,你需要尝试提高时间的质量。
高效利用时间
选择好问题
人生短暂(别人是这么告诉我的),为什么要浪费在愚蠢的事情上呢?做一件方便上手的事很容易,但你应该时刻问自己,有没有更重要的事你能去做,为什么不着手处理更重要的工作呢?这问题很难回答(因为遵循这个原则的最终结果是你不得不问自己,为什么没有投身于世界上最最重要的事业),但是每一小步的改变都能让你更有效率。
这并不是说你所有的时间都要用在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情上。我当然没有这样(毕竟,我正花时间写着这篇文章),但这个原则是我衡量自己生活的标准。
拥有一堆问题
另一个众所周知的传言是:当你选择一件工作并且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时,你的完成效率会更高。我觉得这简直是无稽之谈。就比如现在,我正在调整姿势,锻炼肌肉,喝着果汁,清理桌面,和弟弟在线聊天,同时写着文章。今天一整天,我写文章,读书,吃饭,回邮件,和朋友闲聊,购物,写其他文章,备份硬盘,整理书单。过去的一周里,我参加了多个的软件项目,阅读了不同书籍,学习了几种编程语言,搬动了一些物件等等。
多种多样的事务让你能够分配于不同质量等级的时间,而且,在你遇到瓶颈或者烦躁时,可以做其他事转移注意力(这有助于你的大脑休整走出困境)。
同时,多样化的工作使你更有创造力。创意的来源就是你在其他领域习得知识,并将其应用于自己所从事的领域。如果你处理着各种领域的多个项目,那你将拥有更多可以应用的想法。
列一个清单
想出一堆要处理的事情并不难——大部分人都有很多想完成的工作,但是如果你全都记在脑袋里,脑子很快就会超负荷,牢记所有工作内容的心理压力会让你抓狂,解决办法很简单:写下来。
一旦列出了待完成事项的清单,你就能将工作组织分类。比如我的清单有编程、写作、思考、杂务、阅读、收听和观看(按此顺序)。
许多大型项目涵盖了多个不同的任务。以写这篇文章为例,除了真正写下文字的工作以外,还包括了阅读其他关于拖延症的文章,构思新段落,简练语句,邮件请教问题等等。每项任务都可以放在合适的分类中,这样在你有了相应质量等级的时间就可以执行此任务。
清单与生活相结合
当你有了这个清单,接下来的问题是记得看它,而记得看它的最好方式就是放在容易看到的位置。比如说,我桌上放了一摞书,最顶上一本是我正在看的,当我想要阅读时,我就可以直接从书堆最上面拿。
电视/电影也一样,当我听说一部我应该看的电影,我将它放入电脑的特殊文件夹里。无论什么时候我想要看电影,我只需打开文件夹。
我也想过更直接的方式,例如当我试图浏览博客时,网页会自动弹出“待读”文件夹里的文章列表;或者在我摸鱼时偶尔会弹出工作建议的窗口。
提高时间质量
充分利用时间给你带来的帮助有限,更重要的是提高时间的质量。多数人的时间被学校和工作占据,如果你涉足其中之一,显然应该立刻摆脱,而除此以外你还能做什么呢?
减少物理因素
携带笔和纸
我认识的每一个有趣的人都会随身带口袋记事本。笔和纸在任何情况下都便捷实用——如果你需要给某人写东西,做笔记,草拟灵感等等。我甚至在地铁上写过一整篇文章。(我过去这么做,不过现在随身带着手机,我无法给他人提供实物信息,但我能随时阅读(邮件),而且我可以将笔记直接发送到收件箱,然后立刻进行工作。)
避免受打扰
对于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任务,你应该避免受打扰。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去没有人能找到你的地方,另一个办法是与周围人达成协议,“当门关上时不要打扰我”或者“如果我带着耳机请给我发在线消息”(然后你可以无视消息直到你有空了)。
不过也不要矫枉过当,因为偶尔你在浪费时间就需要被人打断,与其坐着看新闻不如帮助别人解决问题。这就是为什么规定具体的协议是个好主意:当你不是真正专注的时候是可以被打扰的。
减少精神因素
吃、睡、锻炼
饥饿、疲惫和焦虑时,时间是低质量的,提升质量很简单:吃、睡、锻炼,但有时候我连这都做不好。我不喜欢去准备食物,所以我经常饥肠辘辘地工作,结果身心俱疲以至于没力气去准备食物。
有人对自己说,“我很累了,但我不能休息——我有工作要做。”事实上,如果你能小睡一会儿效率会更高,因为这将提高一天里剩余时间的质量,况且你迟早都是要睡觉的。
我没有经常锻炼,所以对此无法提太多建议,但我会尽力而为,躺下阅读时做仰卧起坐,需要步行时跑起来。
与开朗的人交谈
减少精神约束很难,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结交性格开朗的朋友。例如我跟保罗·格雷厄姆和丹·康纳利交谈后工作会更投入——他们总是活力四射。有人会想远离人群关上房门埋头干活,但这么做只会让人心情沮丧,反而降低效率。
分担压力
即使你的朋友没那么开朗也没关系,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让事情变得简单。一方面,精神重担有他人分摊了;另一方面,有人在场可以让你专注于工作而非分心。
拖延症和精神力场
上面所说的办法还是没讲到点子上,其实真正的效率问题是拖延症。尽管没人想承认,但严格地来说不仅仅是你,每个人都会拖延,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你就能不去想怎么摆脱它。
什么是拖延症?从旁观者角度看,你正在“玩”(比如玩游戏、看新闻)而不是工作。(这通常会使旁观者觉得你游手好闲)但问题的关键在于:你的大脑经历了什么?
我花了大量时间探索其中的规律,得到的最好的解释是:大脑会在每一项工作周围形成精神力场。你玩过两块磁铁吗?如果你将同极相对并靠近,磁铁会相互排斥,如果你四处移动磁铁,一定程度上能感觉到磁场的边界,当你将磁铁放到一起,磁场会往另一个方向推开。
精神阻碍的作用原理与之相类似,它看不见摸不着,但是你能感觉到它的边缘,你越是尝试靠近,它将你推得越远,于是毫无悬念地你偏离了原来的方向。
正如你无法用蛮力将两块互斥的磁铁放在一起——你一旦放手它们就会立刻退开——我们从来无法仅靠纯粹的意志力来克服这种精神力场。相反,你必须以智取胜——你需要旋转一块磁铁。
那么是精神力场是如何产生的呢?有两大因素:任务是否艰巨、任务是否是被指派的。
难题
分解
第一个难题是问题太大。假设你要构建一个菜谱管理程序,没人能一坐下就开始构建菜谱管理器。那是目标,而不是任务。任务是你可以向目标前进的具体步骤,正确的第一项任务应该是“绘制显示菜谱的屏幕模型”。这才是你可以执行的任务。
当你这么做时,接下来的步骤变得更加清晰,你需要确定菜谱的构成,搜索功能,建立菜谱数据库等等,你可以乘胜追击,将任务与下一个任务逐个攻破,当你的大脑深入钻研这个题目时,也就更容易解决这个题目相关的问题。
在我参与各个大型项目期间,我会思考所有接下来要做的工作,并添加到我罗列的待办清单中(参见上文),一件任务完成,再添加下一步的任务。
简化
另一个难题是太过复杂或者遥不可及。写书似乎无从下手,那可以从一篇文章开始。如果文章也过于繁重,就从段落摘要开始。重要的是能够立刻完成一件事。
当迈出第一步后,你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和理解问题,在已有的内容上改进比在空白页前苦思冥想要容易得多。如果你段落写得不错,也许可以逐渐提升为文章,接着是一本书,日积月累的练习是写成一本书的绝佳方法。
思考
解决难题的关键通常是获得一些启发。如果你对这个领域不太了解,显然你应该先研究它——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,初步了解这个领域。然后坐下来,尝试深入理解,完成一些小任务来测试自己是否已经掌握。
被指派的任务
被指派的任务是你非自愿去做的,大量心理学实验发现,当你试图“激励”他人去做某件事时,他们反而不想做并且做不好。奖励和惩罚等外部激励会扼杀心理学家所说的“内在动机”——即你对任务发自内心的兴趣。(这是社会心理学经过大量重复实验后的发现——70多项研究发现,奖励削弱了人们对任务的兴趣。)人的大脑对被指派任务有一种本能的抗拒。
奇怪的是,这个现象不仅限于他人的要求——即使是你告诉自己该怎么做时也一样!如果你对自己说,“我应该去做X了,那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”,结果X突然变成了世上最难的任务,但是当Y变成最重要的任务时,原来的X又变得简单起来。
虚构一个任务
一个浅显的解决办法是:如果你想做X,就告诉自己要去做Y。不幸的是,故意欺骗自己有些困难,因为你知道这是在自欺欺人,所以你只能曲线救国。
另一种方法是让他人给你安排工作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毕业生被要求写一篇学位论文,为了毕业他们需要完成这样一个艰难的任务。于是,他们想方设法回避,最终会去解决各种其他的难题。
这个任务看上去很重要(为了毕业!)而且繁重(数百页的文章!),但是拖延一阵子还不至于引来灭顶之灾。
不要给自己布置任务
有人会说,“好,我要摒除杂念,闭关写文章。”更有人会试图犒劳自己,“好,如果我写完文章,我就去吃点糖果。”最为糟糕的是让他人逼迫自己做事。
三种方法似乎很有说服力——我亲自尝试过——但实际上完全适得其反。在这三种情况下,基本上都是你在给自己分配任务,现在你的大脑将尽可能地逃避工作。
把任务变得有趣
有人告诉我们,困难的工作不该是有趣的,但实际上那让我乐在其中。棘手的问题不仅让你全身心投入地研究它,而且当你认真完成了这份工作,会非常有成就感。
因此,让自己去做某件事的秘诀并不是说服自己必须去做,而是让自己发自内心地觉得那件事有趣。如果事实并非如此,那你就要想办法使它有趣起来。
当我不得不为大学写论文时,最开始我是认真对待的,写论文虽然谈不上困难,但它肯定是被分配的任务,谁会自愿给任意两本书写几页的相关评论呢?于是我开始把论文编写成小玩笑,比方说,我把每个段落写成不同的风格,模仿各种演讲形式。(额外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正文填满)
还有一个使事情变得有意思的方法是解决元问题。与其构建网络应用程序,不如尝试以此作为示例应用,构建一个网络应用程序框架。这样不仅会让任务更具挑战性,而且结果非常有实用性。
结论
关于生产力有许多传言——例如时间是可替代的、专注有益、犒劳自己能提高效率、困难的工作遭人厌烦、拖延症不是天生的——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:工作是与人的天性背道而驰的。
对大多数人来说,在许多的工作中,确实如此。你没有理由必须去写无聊的论文或者没有意义的备忘录,但是如果社会迫使你去这么做,你只能学会屏蔽内心抗拒的声音。
但如果你想要做更有意义、更充满创造力的事,那么屏蔽内心的声音就大错特错了。真正提高效率的秘诀是与传言彻底相反的:聆听你的身体。饥饿时进食,困倦时入眠,乏味时休憩,从事好玩有趣的项目。
这似乎太简单了,没有花哨的缩写字母,高深的自我决定理论,也没有成功商业人士的背书,看上去几乎是个常识。但是社会的工作观念让我们在相反的方向渐行渐远,如果想要变得更有效率,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转过身去。
2005年12月28日